“匿形者”三人展策展方案
“匿形者”三人展策展方案
展覽簡介 | 策展重點 | 實施方案 | 視覺形象設計 | 周邊産品設計
展覽簡介
“匿形者”是陳秋朦、李迪曦、朱戈戈三位當代青年藝術家的聯展。三位藝術家中,陳秋朦的一切作品都(dōu)與自然有關,鏡面(miàn)鑲嵌于樹木的軀幹,映射出周圍的天空、草叢、整個樹林,萬物于映射中融爲一體。碎鏡灑落地面(miàn),又化爲凝固的河流,安靜地倒映著(zhe)一切,飛鳥、日光、樹影,掠過(guò)河面(miàn),随時流轉;李迪曦的作品則是以非現實意象和文本形式展現。他的“一千零一夜”系列,是日常生活中無數意識斷片的集合,它們有時如同電影場景,有時如同寓言,充滿了暗示感,具有非常強烈的個人屬性。李迪曦的另一組作品則是以文本藝術的形式呈現,試圖以文本結合多種(zhǒng)藝術形式,表達當代社會現象帶給人的生存感受,以及自我與他者之間互動關系的思考;朱戈戈的作品以行爲方式展現,她將(jiāng)自己隐藏在變幻的彩色形體當中,這(zhè)種(zhǒng)創作方式暗含著(zhe)有趣的矛盾——一方面(miàn),這(zhè)種(zhǒng)形式來自面(miàn)對(duì)公共空間時的不安全感,但另一方面(miàn),彩色形體的存在卻成(chéng)爲城市空間中引人注目的亮點。在這(zhè)個過(guò)程中,朱戈戈突破了以隐藏的方式自我“保護”的最初觀念,開(kāi)始展現出一種(zhǒng)诙諧輕松的,創造、展現、享受變化的态度。
策展重點
▎共通主題:三位藝術家的作品形态完全不同,從形式上來看各具特色。而作爲一次聯展,尋找三位藝術家之間的共通元素,确立可以在幾位藝術家之間建立聯系、貫穿全局的主題,對(duì)于保證展覽的整體性和清晰性,至關重要。
▎社會效應:作爲一次當代藝術展,展覽主題的确立以及展覽布置的相關元素也需要考慮到如何與當下社會意識相切合,如何與當代社會心理之間産生聯系。作爲一次年輕藝術家的展覽,尤其需要突出與當下年輕觀衆的意識及心理之間的共鳴。
▎年輕元素:參展的三位藝術家皆爲80、90後(hòu)青年藝術家,目标觀衆群體也主要以年輕人爲主,因此在展覽布置上要考慮到吸引年輕人的心理因素,布展手法盡量多樣(yàng)化,注重新鮮感和互動性。
實施方案
▎主題确立
在三位創作手法和風格完全不同的藝術家之間确立共通的主題并非易事(shì),但經(jīng)過(guò)深入研究和讨論,策展團隊終于認識到和發(fā)掘出三位藝術家之間的聯系,即:隐匿自我形象的主體探尋。
陳秋朦作品的形象是自然、樹木、大地、李迪曦作品的形象是暗含寓意的隐晦意象與文字、朱戈戈的作品則是包裹在彩色織物中的形體展示——三個人的作品形象各異,其核心卻都(dōu)是對(duì)于個人内心最深處的探尋,和對(duì)于自我塑造的渴望。盡管并沒(méi)有明确的自我形象出現,三位藝術家的作品卻都(dōu)能(néng)夠讓人感受到明确的個人性格和強烈的主體意識,因此,“匿形者”被(bèi)最終确立爲展覽主題。
另一方面(miàn),“匿形者”具有一種(zhǒng)“真實隐藏于表象之下”的意味,容易引起(qǐ)觀衆的聯想——社會轉型期所遭遇的迷茫和自我探尋,或許對(duì)每個人來說都(dōu)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對(duì)于年輕觀衆來說,這(zhè)是一個非常能(néng)夠引起(qǐ)共鳴的主題。
同時,“匿形者”這(zhè)一主題簡約、鮮明,同時具有抽象性和開(kāi)放性,非常切合當代藝術展的風格。
▎呈現方式
爲突出展覽的當代藝術屬性,并且考慮到年輕觀衆的審美傾向(xiàng),布展以多樣(yàng)化、多媒體的手法,突出新鮮感和互動性。在展覽布局上,根據三位藝術家作品展示需要,安排其各據展廳一方,以保證每位藝術家作品集中展示。
布展示意圖
陳秋朦作品呈現
影像+氛圍營造、作品原态環境圖片展示、矽膠翻模作品展示
陳秋朦作品原本呈現于自然環境中,在場館中展出時,如何最大程度地還(hái)原作品在自然環境中的觀感是布展的關鍵。
▶ 陳秋朦作品中有一件爲拍攝于森林中的影像作品,對(duì)于這(zhè)件作品的展示,爲激發(fā)觀衆身臨其境的體驗,策展團隊利用展架隔離出一間暗室,并在地面(miàn)鋪滿真實樹葉,同時播放鳥鳴、流水的聲音,調動觀衆視覺、嗅覺、聽覺等感官,立體式還(hái)原作品情境,使觀衆更好(hǎo)地理解作品精髓。隔離暗室用的展架同時可以作爲陳秋朦作品圖片展示牆。
▶ 因陳秋朦作品在自然界中創作,讓觀衆了解其作品在環境中的原本形态十分重要,因此現場布置展示陳秋朦作品原态圖片,讓觀衆感受其作品的真實面(miàn)貌。
▶ 矽膠翻模樹皮作品展示,不加任何修飾,讓觀衆更直觀地體會其質感與肌理
陳秋朦作品 河流
暗室中呈現的陳秋朦作品,地面(miàn)鋪設真實樹葉,同時播放自然界聲效
隔離展架作爲圖片展示牆
作品原态環境圖片展示
矽膠翻模作品展示
李迪曦作品呈現
燈光+CD殼+作品、音頻展示
李迪曦的作品體量較小,而頗具新意:小體量作品在大空間内展示時,應盡力避免單薄和平淡,以燈光及打破常規的排布方式,制造充滿新鮮感的視覺效果。策展團隊與藝術家相互配合完成(chéng)了這(zhè)組作品的布展。
▶ 李迪曦作品中的一組是10cm*10cm的微型油畫。因其體量較小,與CD殼大小接近,以CD殼托襯作品,使其視覺效果更加豐富、有層次感,并暗合藝術家“刻錄日常”的創作思路;同時配以熒光燈,有在視覺上擴展作品體量的效果。
▶ 文字爲主題的鏡面(miàn)貼、絲網印刷類藝術作品,利用拐角展示,或階梯狀排列,打破常規平面(miàn)的排布方式,并利用展廳光影環境,帶來特别的視覺效果。
▶ 文字+聲音形式的藝術作品,以顯示屏+耳機設備的方式呈現
布展現場展示
10cm×10cm油畫拼裝 CD殼托襯+燈光展示
鏡面(miàn)文字貼作品 拐角展示
絲網印刷成(chéng)套作品 階梯狀排布
朱戈戈作品呈現
PVC闆圖片展示、道(dào)具展示、現場表演
朱戈戈作品爲類似“一分鍾雕塑”的行爲藝術作品,原本以城市街道(dào)、地标建築爲背景展現,展覽現場關鍵在于讓觀衆了解該藝術家作品的動态形式和原本展示環境,因此考慮以藝術家現場表演與藝術家城市環境中作品圖片結合呈現的方式。
▶ 城市環境中原作品照片的展現,有利于觀衆理解藝術家原本的創作理念。同時配合展示作品圖片中所使用的道(dào)具,以實物引領觀衆進(jìn)入藝術家的創作場景。
▶ 作爲行爲藝術作品,藝術家如果能(néng)夠在現場進(jìn)行場表演,是最理想的呈現方式。一方面(miàn),它能(néng)夠讓觀衆超越靜态圖片與平面(miàn)視頻,了解到藝術家身體藝術的最真實形态;另一方面(miàn),表演也是增強藝術家與觀衆間互動的重要方式。
布展現場展示
朱戈戈在城市中創作照片展示
道(dào)具展示
朱戈戈在現場表演
其他
藝術家手稿展示
讓觀衆從更多角度了解藝術家
陳秋朦、朱戈戈藝術手稿展示
陳秋朦手稿
互動區
簽名牆+觀衆體驗區
設置海報牆供藝術家和觀衆簽名、留言
提供道(dào)具供觀衆體驗藝術家的創作感受,以及拍照留念
視覺形象設計
展覽主題LOGO設計理念
▶ 展覽爲三人聯展,三位藝術家的作品風格形式不一,展覽的視覺形象需具有足夠的包容性和概括性,避免有所輕重,同時避免元素紛雜破壞整體感。
▶ 因而視覺設計選擇了純白色與純文字的組合,不出現藝術家或其作品形象,爲觀衆留下足夠的想象空間,營造引人好(hǎo)奇的神秘感。同時,爲配合展覽主題“匿形者”,文字設計爲半隐半現的彌散狀字體,以配合藝術家作品中“匿形”、“逃離束縛”、“拒絕自我設限”的主題。
LOGO應用場景展示
海報
展覽前言
明信片等周邊産品
周邊産品設計
▶ 選取三位藝術家作品制作個性明信片
▶ 明信片背面(miàn)分别以綠、粉紅、紅色條爲三位藝術家标志個性色彩
正面(miàn)
陳秋朦個性明信片
李迪曦個性明信片
朱戈戈個性明信片
實物圖
背面(miàn)
陳秋朦明信片背面(miàn)
李迪曦明信片背面(miàn)
朱戈戈明信片背面(miàn)
實物圖